
冯青副教授2017年主持申报《两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美术交流史研究(17CF199)》成功获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2018年,申请获批教育部“中西部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在北京大学访问学习1年。学习期间共发表学术论文6篇,其中CSSCI(核心库)检索1篇,中文核心论文3篇,并获2018年北京大学访问学者科研成果奖。目前,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全国中文核心10余篇,其中CSSCI、CSCD检索4篇,EI检索4篇;获实用新型专利1项,外观专利3项。

刘慎坦老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水污染控制工程及生态修复”“生物电化学理论与应用研究”“湿地型微生物燃料电池去除水体中有机物和重金属的研究”。针对湿地甲烷排放影响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承担并完成了中国博士后面上资助项目“微生物产电过程对湿地温室气体减排的潜力和机理研究”。针对废水中污染物(如重金属)具有一定资源价值的特点,结合生物电化学技术和湿地植物修复现有的研究基础及其各自优势,创新性的提出了一种利用生物电化学系统与湿地植物耦合治理水体污染物的技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806128)。

王彩萍副教授一直从事煤自燃机理及防治方面的研究工作,已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研究方向。研究期间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任务、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专项计划、西安科技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项目、学院创新项目、企业合作项目等,并主要参与了 10 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多项企业合作项目。
陕西省普通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由省委教育工委组织实施,着眼于人才基础性培养和战略性开发,旨在进一步加强陕西省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提升高端人才储备,着力培养、造就一批青年学术骨干,构筑良好的人才发展梯队,提升陕西省高教系统人才竞争力。
近年来,西安科技大学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构建了定位明确、层次清晰、衔接紧密、促进优秀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支持保障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