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学校首页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多彩校园 >> 新闻资讯 >> 正文



“青春献礼二十大·强国有我新征程”党史学习实践团活动纪实
日期: 2022-08-13      信息来源:      点击数: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7月15日至8月1日,西安科技大学人外学院开展了“青春献礼二十大·强国有我新征程”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

活动伊始,团委书记张晶晶召开活动准备会,会议一方面指导学生分组选择寻访地点,对学生的实践学习过程提出相关安排,倡议小组制作多媒体课件,按照分组寻访地点参与“红色印记寻访”打卡活动,并将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用图片、视频、文字等形式记录下来,完成实践报告;另一方面张晶晶结合往年学校学院“三下乡”相关实例,就学生“行为准则”“出行安全”“人身财产安全”“实践安全”等方面作以培训,提醒学生在实践中谨记安全底线,遵纪守法,自觉维护学校声誉和西科学子形象。张晶晶在会议最后表示,深入探访红色革命遗址,挖掘和发扬红色文化和历史传承是本次实践活动的中心内容,从红色文化中汲取精神滋养和前进动力,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踔厉奋发,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实践团受疫情影响,此次活动分组进行红色党史教育基地的学习。团队成员通过参观、走访红色基地,了解了筚路蓝缕的革命历程,彪炳史册的伟大人物,触摸永不磨灭的红色印记,传承红色精神。

佛坪之行

11C51

第一小组成员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的地点在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上沙窝红军旧址。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多次转战陕南期间,曾在此休整。这片红色沃土上,红四方面军、红七十四师、秦岭游击队等革命力量,都在这里为谋求民族独立而浴血奋战过。

青山归远,英烈尚存。通过参观革命旧址,了解党的革命历程,实践团成员重温了伟大的革命精神。置身程子华、徐海东等红二十五军的夜宿地,团队成员周鸿汝表示:自己仿佛看到了红军战士为躲避敌军的追击翻山越岭的艰难斗争,在行军过程中仍为人民群众们砍柴,打扫院子,展现了红军团结群众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259A3

通过参观革命旧址,了解党的革命历程,感受佛坪的历史文化,聆听佛坪的红色故事,内蕴家国情怀于心,外化红色精神于行。佛坪之行,将我们拉回到了红军战士们斗争的峥嵘岁月,感受到他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紧密联系人民大众的团结精神,献身革命不惧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我们生于和平年代,不曾体悟过战火纷飞,但我们要学习党史,铭记先烈们的事迹,始终保持对党的忠诚和信任,担当青年大学生应有之大任,不负时代,不负祖国。

商州之行

第二小组成员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地点在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金凤山烈士陵园。位于豫鄂陕三省结合处,有着悠久的斗争历史和光辉的革命传统,在漫长的革命斗争中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页页壮烈的斗争史篇。商洛市烈士陵园座落于商州城北金凤山腰,园内主要建筑物包括烈士纪念碑、烈士纪念馆、唐澍烈士纪念亭、烈士墓区等。走出展馆,入目是一座巨大的半身石雕,半身露出地面,左手掌心向上,把希望高高托起,那苍劲有力的形象在碧绿草坪和松树的映衬下更显得格外雄伟、格外高大。石雕的旁边就是墓地,雕塑前的长明火昼夜燃烧,经久不息,象征着烈士的生命之火不灭,象征着烈士革命的精神永驻!

24BD3

青山无言,不忘烈士抛忠骨。历史必须被铭记,纪念不仅仅是为了慎终追远,更是为了让和平常驻。深情地缅怀革命烈士,我们青年将继承前辈的遗志,学习前辈的精神,以祖国的利益为最高利益,把人民的幸福看为最大幸福,博学笃志,志存高远。在未来的路途挽紧和平的臂膀,肩并肩同心共筑中国梦。

聆听英烈们的故事,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历史必须被铭记,纪念不仅仅是为了慎终追远,更是为了让和平常驻。深情地缅怀革命烈士,我们青年将继承前辈的遗志,学习前辈的精神,博学笃志,志存高远。在未来的路途挽紧和平的臂膀,肩并肩同心共筑中国梦。

定边之行

6287E

暑期社会实践第三小组成员来到了位于定边县盐场堡镇明长城的三五九旅窑洞遗址,参观了革命先辈们留下的历史遗迹,近200个窑洞展示了先辈如何在革命年代,用自己的双手支持整个边区经济的传奇故事。

1940年秋,为粉碎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军事围攻和经济封锁,八路军三五九旅2000余名指战员开赴定边盐场堡驻防打盐,他们利用食盐换回粮食、布匹、器械、药品等物资,而后供给边区根据地及前线。自挖窑洞为房,割草铺地为床、垒土筑灶为炊,同群众一起,修田整畦,筑坝打盐,发展盐业生产,以解决抗战必要的经费,成为当时陕甘宁边区一项重要财源,被毛主席誉为“中央第一财政”。

看着眼前一排排历经沧桑的窑洞,不由回想起当年三五九旅打盐时“战斗”的豪气场景,站在盐田上看着水里的盐田、遥想当年那些艰苦的岁月,那些高大身影仿佛就在眼前。这些窑洞位置独特,全部建设在保留完整的明长城上,可见由于当时物质条件匮乏,前辈们只能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自力更生,发展生产,也正是由于这种精神,才有了创造当时“中央第一财政”的奇迹。通过学习小组成员无不为之动容,纷纷表示,老一辈革命家非常不易。

D86A

三五九旅打盐生产自救的历史,展现了革命战士与定边人民一起开展大生产、共铸红色初心的革命精神,更是定边千年采盐史上的华彩篇章。三五九旅的革命战士们在平凡中坚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地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新时代青年应继先祖衣冠,以坚定不移的信念,照耀未来。

广安之行

5117AB

暑期社会实践第四小组成员前往了四川省广安市邓小平故居。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着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踏入园区,里面的每一砖每一瓦都仿佛诉说着故事,每一花每一叶都仿佛吟唱着《春天的故事》。“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30周年专题展”讲述着南方谈话的一篇篇,展示着南方谈话的一幕幕。屹立着的邓小平铜像,意气风发的脚步,坚定不移的眼神,引领着中国的前进,民族的进步。

团队来到邓小平故居,详细了解了故居的建成发展和一代伟人的成长历程,重温了改革开放以来的辉煌成果以及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心中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爱祖国、爱人民,是最深沉、最有力量的情感,是博大之爱。

新时代青年也应学习邓小平同志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大爱,始终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脚踏实地践行党的宗旨,把自己的一生交给党和人民,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袁家沟之行

229C4

暑假实践第五小组成员来到山阳袁家沟党性教育基地,在这里参观红军旧址,瞻仰烈士陵园,探寻红军脚步,学习红军精神。在本次实践过程中,实践团成员对红军借宿小屋印象深刻:有人曾在昏暗的采光下点亮一盏煤油灯,昼夜伏案冥思苦想一种种作战方案;不足一米宽的大通铺上睡着疲惫的战士,墙头悬挂的枪支在提醒着他们随时做好战斗的准备;用泥土石块麦秆混杂而成的房子,是红军们暂时的避风港,而哪里有红军,哪里有中国共产党,哪里就是中国百姓的避风港。踏寻红军足迹之地,我们在实践中明智立德,锤炼自身,知行合一,让“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成为发自内心的最强音,让奋斗成为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西安之行

1B7BB

暑假实践第六小组成员来到了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参观学习这座“红色堡垒”、“红色兵站”、“红色桥梁”的光辉历史。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在陕西省西安市北新街七贤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中国共产党在此设立了红军联络处,1937年9月改为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主要工作是:开展统一战线工作,输送进步青年去延安,为陕甘宁边区和前方转送战争物资。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彭德怀、叶剑英、邓小平等多次来此,并指导工作。革命先辈满怀对党、对人民的热爱,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新中国的崛起,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革命先辈指导革命的艰苦条件,更多的是感受到了先辈们超人的毅力和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通过参观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大家深切认识到革命先辈们坚贞的爱国情怀、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并纷纷表示将铭记历史,不忘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今后在学生工作中要进一步发扬革命先烈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和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

30D73

通过实践探访,成员们走进革命纪念馆,重温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瞻仰英雄纪念碑,缅怀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探访红色旧址,寻找珍贵历史印记。经过多地走访,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红色教育基地是我们党的光辉历程和百年峥嵘岁月的生动教材,是学习红色革命精神的重要课堂。越深入学习党的百年历史,越是深知我们党这一路走来有多么的艰辛和不易。无数浴血奋战的先辈们,用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应有的使命担当。大家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坚定信念,无私奉献,立足自身,勤勉学习,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大学生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是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每一次切身的体验与近距离的接触,都在引导和帮助青年学子深入学习感悟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传承优秀中华民族精神和坚定伟大理想信念,从而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不忘初心、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砥砺前行,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留下青春奋斗的鲜明印记,在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奋斗的道路上追寻信仰之光,担青年之责,圆中国之梦!

版权所有:共青团西安科技大学委员会 

版权所有 西安科技大学 地址:西安市雁塔路58号 电话:029-85583114 邮编:710054  陕ICP备10002064号

西科共青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