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宏图梦,锚定前行路更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按照校团委《关于开展2022年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通知》文件精神,围绕《陕教语办【2022】6号经典润乡土计划》文件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贾哲、团委书记兼学工办主任韩帅带领研究生乡村振兴调研实践团全体成员赴长武县相公镇芋元村开展为期一周的调研活动,重点围绕“访乡村、助乡村、兴乡村”主题开展“传统经典文化润乡村”相关活动。


一、访乡村: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牵好产业“牛鼻子”
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强则百业强。推进乡村振兴,首当其冲就是要搞好强大的物质基础。实践团第一站来到芋元村村委会,党支部书记鱼小妮向我们介绍了芋元村的发展历程及当下产业基本情况。实践团了解到,芋元村共395户,1724人。除粮食种植外,主要以苹果、核桃种植为主要经济来源。自2012年西安科技大学同芋元村建立帮扶关系以来,芋元村不断改造苹果的种植条件,目前已完成改造400余亩。接着,驻村第一书记高援国同志讲到,芋元村已经同周边村子集资百余万,联合购买挖掘机、收割机以及叉车等,以促进高效率、高质量发展。目前,芋元村发挥苹果种植优势,努力打造乡土特色产业。这些成果让实践团成员们认识到,乡村振兴在找依据、定目标、想办法上缺一不可,马院学子要做到心中信仰,脚下有力量,与时代同进步,共发展。

二、助乡村: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释放“文化+力量”
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建设美丽乡村,就要释放文化魅力,让乡村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实践团邀请芋元村小学生们来到村委会,围绕素质教育、思想引领等主题同孩子们展开交流。实践团成员向孩子们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以及当时的仁人志士为家国大义而四处奔走、舍身忘死的故事。随后,还组织了小游戏,同小学生们一起诵读经典诗篇,营造热爱中华经典的学习氛围。在小朋友心中留下了一颗奋进拼搏、报效国家的种子。此外,实践团探访芋元村的老人们,听老人们讲述过去的故事,了解在党的领导下,乡村建设换新颜的发展变化,同时也学习民风民俗,真真切切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可喜的成绩。队员们纷纷表示,与村民交流,不仅更深刻的体会乡村振兴对村民脱贫致富、小康生活的推动作用,也学习到陕西富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对研究中华传统文化,更好开展润乡土工作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三、兴乡村: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坚定党的领导“主心骨”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主心骨作用。在这其中,党史学习教育要在立德树人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立足于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朴实的民风环境,实践团赴长武县亭北村参观革命旧址。红色文化见证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是革命战争时期时,所有为解救中国而奋力拼搏的人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它是帮助人们了解过去并指引未来方向的路标,它也是先辈革命精神的载物。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助推革命老区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让“经典润乡土计划”在乡村大地上深入实施,为乡村魅力“活”起来,助力青春的智慧与力量!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须铸魂。本次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们亲身感受乡村发展的可喜成绩,对乡村接下来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经典文化如何浸润乡土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同学们纷纷表示,作为马院学子,更须深入乡村,深入实践,以实际行动书写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真正做到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希望播撒在乡村的田野上。

学贵有恒,学须崇实。为深化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按照校团委《关于开展2022年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通知》文件精神,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2022年暑期“三下乡”延安党史学习教育硕博研学团线上座谈会,“延”续红色征程,砥砺奋进前行。


红色殿堂熠熠生辉,伟大征程感召激励。早在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视察时就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当代学生应以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此次座谈会中,研学团成员对宝塔山、枣园、杨家岭等延安红色景点与延安精神分别进行了各自的解读与分享。

常芙蓉同学对延安革命纪念馆进行介绍。延安革命纪念馆按历史编年与专题相辅相成的方式,将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和陕北生活战斗十三个春秋的光辉历程分为红军长征落脚点、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新民主主义的模范试验区、延安精神的发祥地、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定、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六个单元。陈列厅展出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有2500余件、历史照片1400余幅,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党中央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领导中国人民英勇斗争的艰苦岁月。这使我们深刻体会到今天的和平与幸福多么来之不易,先烈们留给后辈的精神财富是难以估量的。
王悦怡同学讲述了延安枣园的张思德纪念广场,张思德纪念碑一面镌刻着张思德生平事迹;另一面刻有《为人民服务》全文。张思德18岁参加红军,随部队经过长征到达陕北,奋不顾身,屡立战功。于1944年9月5日安塞执行烧炭任务时英勇牺牲,牺牲时年仅29岁。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贯穿历史,走进伟大的新时代,走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中,值得新时代青年深刻领会,接续奋斗。

李木子同学以杨家岭革命旧址为例,分享了曾经的小山沟变成了党史学习教育生动课堂的蜕变过程,同学们增强了对延安精神的感受,提高了对党的认识水平,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


杜涛老师最后进行点评总结。结合此次“延”续红色征程,砥砺奋进前行的主题,希望本次宣讲让同学们更加深入的、系统的学习延安革命圣地的诸多历史遗迹,更加深切的感悟延安精神。同时,希望同学们作引申思考,作为新时代青年,如何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为延安这一陕甘宁革命老区的振兴发展添砖加瓦。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精神引导和哺育无产阶级革命者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英勇奋斗。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延安精神始终是指引我们前进的一盏明灯。作为马院学子,我们更要从延安精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书写新时代青春华章,在新征程上谱写属于我们青年一代的伟大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