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高校毕业生就业是稳就业的重中之重。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就业形势复杂严峻。现在,还有一些离校没有就业的毕业生在找工作。如何妥善安置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我们在稳就业、保就业方面都出了哪些实招?怎么才能让他们更容易找到工作呢?
谢明慧是中国农业大学2020届本科毕业生,现在是新希望六和集团的一名管理培训生。吴华杰是她母校中国农业大学的老师,也是当初谢明慧找工作时,对她进行一对一帮扶的辅导员。看到谢明慧如今的状态,吴老师松了一口气。几个月前,谢明慧经历过考研失利之后,并没有想去找工作,她还想好好复习再考一年。
像谢明慧这样的高校应届毕业生,今年全国有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人,增量和增幅均为2013年以来最大。本来毕业生总量就大,再加上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以及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不利影响,使得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局面更加艰难。
面对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把就业放在“六稳”“六保”首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批示指示,强调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统筹做好各项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条件下,教育部积极推动全过程网上就业服务,建设推出“毕业班辅导员就业工作平台”,全国就业一线工作的6.2万名毕业班辅导员和1.9万名就业指导人员全部在线工作。就在谢明慧面临考研“二战”和就业的两难抉择时,学院的辅导员联系了她。
在疫情最严重的那段时间,作为谢明慧的年级辅导员,姜萌跟她联系最多。
学校的辅导员给每一位毕业生建立信息台账,实行“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精准对接。了解他们的就业进展、工作意愿,对就业困难的学生开展点对点帮扶,在学院老师们的帮助下,谢明慧成功应聘到新希望六和集团湖北襄阳一个分公司做了一名管理培训生。虽然谢明慧已经毕业离开学校,走向工作岗位,但学校还会联系她,了解她最近的工作状态。
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各种挑战,教育部、人社部等六部门和单位共同实施“百日冲刺”行动。为了开拓更多市场性岗位,教育部还首次联合9大社会招聘机构在疫情期间推出了“24365校园网络招聘服务”。此外,教育部还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推动一系列就业云服务。
为了全力确保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教育部还联合其他部门,通过全力开拓政策性岗位、重点帮扶支持湖北等专项行动推进“稳就业”“保就业”各项任务。
李吉轩是山东理工大学2020届本科毕业生,家在湖北恩施,疫情期间迟迟不能返校,不能像往年一样参加线下的招聘会,和许多应届毕业生一样,李吉轩天天为毕业找工作发愁。
李吉轩那段时间在老家,通过网络关注全国各地的招聘动态。4月底的一天,他关注的一个微信公众号上,一则招聘信息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个“抗疫稳岗扩就业”的专项行动,是疫情过后三峡集团贯彻落实党中央的部署,专门制定的人才招聘计划,在扩大用人规模的同时,向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倾斜。
李吉轩的老家在湖北恩施,既是湖北地区,又属于贫困地区。作为三峡库区恩施人,他对三峡还有种特殊的感情。
三峡集团组织应聘人员进行了两轮网络视频面试,顺利通过之后,李吉轩在三峡集团统一安排下,来到位于四川云南两省交界处、目前世界上在建的最大水利工程——白鹤滩水电站的施工现场。
截至7月份,三峡集团今年的“抗疫稳岗扩就业”专项行动已经招聘2700多名员工,其中,高校毕业生1748人,社会成熟人才900多人。
面对艰难的就业形势,国有企业全力推进稳岗扩就业,教育部实施高质量升学扩招,党政机关、教师招聘、大学生征兵等各类政策性岗位也进一步扩大了招录毕业生的规模。
在广西,政策性岗位已吸纳全区2020届高校毕业生66563人就业,占就业总人数的30%。北部湾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梁息秋了解到她的家乡广西柳州市融水县正在招聘特岗教师的信息,经过一番思考,她下决心到基层当一名教师。
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广西扩大了基层政策性岗位招募规模,吸引了3.23万像梁息秋一样的毕业生走向基层,平均每8个毕业生中就有一个到基层就业。
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118名前往新疆基层工作的毕业生回信,肯定他们到边疆基层工作的选择。总书记的回信激励了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踊跃投身基层一线,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诠释爱国情怀和使命担当,让青春之花在基层绽放。
高校毕业生就业,一头连着国家社会,一头连着万千家庭,关系重大。面对疫情冲击、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等多方面压力,今年毕业生就业情况保持了总体稳定,来之不易。从中央到地方,从学校到企业,各方齐心协力,各项举措层层落实,为今年的就业工作稳定了基本盘。现在,随着2021届高校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2020届毕业生将面临更大就业压力。在社会各界继续努力的同时,毕业生也应该改变择业观、就业观,多方发力,多措并举,才能共促就业。